方圆盛世服务项目
图片

政府项目申报


图片

高新认定


图片

资质认证



RB/T 089-2022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办证流程

RB/T 089-2022《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》办证流程及好处解析

RB/T 089-2022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(认监委)发布的推荐性标准,作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依据,旨在推动企业全链条绿色化转型。以下从办证流程和认证好处两方面展开说明:

 

 

 

一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(RB/T 089-2022)办证流程

1. 前期准备与认知

标准学习:企业需深入理解RB/T 089-2022的要求,涵盖绿色供应链的战略规划、供应商管理、产品设计、生产运营、物流、回收等全流程环境管理(如资源效率、碳排放、污染物控制、废弃物管理)。

差距分析:对照标准,评估企业现状(如供应商环境评估机制、产品生态设计能力、碳足迹核算体系等),识别短板(如部分供应商环保不达标、生产工艺能耗高、回收体系缺失)。

2. 体系建立与文件编制

体系设计:基于标准要求,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框架,包括:

制定绿色供应链方针、目标(如“2025年供应链碳排放降低20%”“供应商100%通过环境审核”);

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(如设立绿色供应链管理部门,界定采购、生产、物流等部门责任);

规划核心流程(供应商绿色准入、采购环境要求、生产过程节能降碳、物流低碳化、产品回收与再利用)。

文件编制:形成体系文件(手册、程序文件、作业指导书等),涵盖:

《绿色供应链管理手册》(方针、目标、组织架构);

《供应商环境评估程序》(准入标准、审核流程、绩效监测);

《产品生态设计规范》(材料选择、能耗设计、回收性要求);

《物流碳排放管理办法》(运输方式优化、包装减量化)等。

3. 体系运行与持续改进

体系落地:正式运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,重点控制:

供应商管理:对供应商开展环境审核(如ISO 14001认证、碳足迹披露),动态监测其环保表现(排放、能耗、违规记录);

生产运营:优化工艺(如采用清洁能源、节能设备),控制污染物(废水、废气、固废)合规排放;

物流与回收:选择低碳运输方式(铁路、新能源车辆),建立产品回收体系(如电子废弃物、包装回收)。

监测与改进:

设定环境绩效指标(如单位产品能耗、碳排放强度、废弃物回收率);

开展内部审核(每年1次,覆盖全流程)和管理评审(高层参与,评估体系有效性);

对内审/管审发现的问题、供应商环保事故等,制定纠正措施并验证效果(如优化供应商名单、改进生产工艺)。

4. 选择认证机构

机构资质:选择经认监委批准、具备绿色供应链认证资质的机构(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(CQC)、SGS、TÜV莱茵等);

机构评估:考察机构的专业性(行业经验、审核员能力)、服务效率(审核周期、整改支持)、口碑(已认证企业反馈)。

5. 申请认证与材料提交

申请材料:向认证机构提交《认证申请书》及以下文件:

企业基本信息(营业执照、经营范围、供应链结构图);

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文件(手册、程序文件、关键流程记录);

体系运行证据(近3个月环境绩效数据、内审报告、管评报告、供应商审核记录)。

材料审核:认证机构审核材料完整性,确认受理后签订《认证合同》。

6. 现场审核(关键环节)

审核阶段:

一阶审核(文件审核):审核员远程评估体系文件是否符合RB/T 089-2022要求(如流程完整性、目标可测量性);

二阶审核(现场审核):审核组到企业现场,通过访谈员工(如采购、生产、环保部门人员)、查阅记录(供应商审核报告、能耗台账、排放监测数据)、实地检查(生产车间、物流仓库、回收设施),验证体系实际运行情况。

重点核查:

供应商环境管理(如是否对高风险供应商开展现场审核);

生产过程绿色化(如节能设备使用、危废处置合规性);

物流与回收闭环(如包装减量化措施、产品回收率数据)。

7. 整改与认证决定

不符合项整改:现场审核后,审核组开具“不符合项报告”,企业需在限定时间内(通常30天)完成整改(如补充供应商审核记录、优化碳足迹核算方法),并提交整改证据(如修订后的文件、新数据)。

认证决定:认证机构评估整改有效性,符合要求后颁发《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证书》,证书有效期3年(期间每年开展监督审核,第3年进行换证复评)。

 

 

 

资质办理详情可直接在线与客服联系,或电话咨询官方热线:400-090-3278

 

 

 

 

二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(RB/T 089-2022)的核心好处

1. 环境效益:推动全链条绿色转型

减少资源消耗(如通过工艺优化降低原材料/能源使用)、污染排放(如废水/废气达标排放)、废弃物(如提高固废回收率);

助力“双碳”目标(通过供应链碳管理降低碳排放,如选择低碳运输、使用可再生能源);

促进循环经济(产品易回收、包装可复用,形成“资源-产品-再生资源”闭环)。

2. 管理提升:规范运营与风险防控

建立系统化绿色管理体系,明确各环节(采购、生产、物流)的环保责任与操作规范,避免“环保盲区”;

通过供应商环境审核、内审/管审,提前识别环保风险(如供应商违规排放、生产工艺污染超标),避免因环境问题被处罚、停产;

提升环境管理效率(如通过碳足迹核算精准定位减排环节,优化资源分配)。

3. 市场竞争力:满足客户与政策需求

客户认可:在汽车、电子、快消等行业,主机厂/品牌商对供应链环保要求严格(如要求供应商通过绿色供应链认证),认证是企业进入大客户供应商名录的“敲门砖”;

品牌增值:第三方认证背书(如CQC、SGS证书)提升企业绿色形象,满足消费者对“低碳产品”“可持续品牌”的偏好,扩大市场份额;

招投标加分:在政府/企业采购中,绿色供应链认证是重要评分项(如公共工程招标、国企采购)。

4. 政策支持:获取资金与荣誉

补贴与税收:多地政府对通过绿色供应链认证的企业给予补贴(如10-50万元)、税收减免(如环保设备投资抵免);

专项荣誉:认证是申报“国家级绿色工厂”“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”(工信部评选)的必要条件,入选后可获政府重点支持(如专项资金、宣传推广);

合规优势:应对国内外环保法规(如欧盟CBAM碳关税、中国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》),认证帮助企业提前布局,避免合规风险。

5. 供应链协同:构建绿色产业生态

带动上下游企业绿色转型(如要求核心供应商通过ISO 14001、碳足迹认证),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环保水平;

增强供应链韧性(绿色供应链更适应政策变化、市场需求,减少因环保问题导致的断供风险);

形成产业联动(如与物流商合作优化运输路线,与回收企业共建回收网络),降低整体成本。

 

 

RB/T 089-2022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实现全链条绿色化、提升竞争力、获取政策红利的关键路径。办证需系统建立体系、规范运行、通过第三方审核,最终在环境、管理、市场、政策等多维度实现价值提升,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。

上一篇:ISO三体系认证企业经营多场所认证审核受理流程
下一篇:企业必备|GB/T 43426设施管理体系认证全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