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圆盛世服务项目
图片

政府项目申报


图片

高新认定


图片

资质认证



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办理资质要求/审核流程

能源管理体系认证(ISO 50001)的审核要求涵盖法律资质、体系运行、文件记录、审核流程及证后监督等多个方面。以下是具体要求及办理流程的详细说明:

 

 

 

一、基础资质要求

法律地位

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,营业执照在有效期内。

涉及行政许可的企业,需取得相应资格并在有效期内。

合规性

近三年无重大能源违规记录。

重点用能单位需完成政府要求的能源审计备案,并取得环保验收及安全生产许可证。

体系运行时间

按GB/T 23331-2020标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,并正常运行至少6个月。

能源数据需可单独计量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
管理网络

设立三级能源管理网络(决策层、管理部门、执行岗位),明确各层级职责和权限。

 

 

 

二、文件与记录要求

管理体系文件

建立四级文件体系:

管理手册:概述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、方针、目标及核心流程。

程序文件:描述关键活动的控制方法,如能源评审、内部审核等。

作业指导书:具体操作规程,如设备操作、能效监测等。

运行记录:包括能源消耗数据、内部审核报告、管理评审记录等。

技术文件

能源评审报告:包含能耗基准线、绩效参数识别及改进机会分析。

节能技术改造方案:记录已实施的节能措施及效果。

关键用能设备操作规程:详细说明设备操作、维护及能效监测要求。

法律法规符合性

提供相关法律法规、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。

提交合规性评价报告,证明能源管理及绩效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三、审核流程与关键环节

审核阶段

第一阶段审核(文件审核):

评估管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符合性。

确定审核重点,为现场审核做准备。

第二阶段审核(现场审核):

通过现场观察、询问、查阅资料、收集能效数据等方式,验证体系运行情况。

判断能源绩效是否持续改进,是否符合标准要求。

审核方法

数据收集:包括能源消耗统计报表、设备能效数据、内部审核记录等。

人员访谈:与管理层、能源管理团队及一线员工沟通,了解体系实施情况。

现场检查:核查设备运行状态、能源计量器具准确性及节能措施落实情况。

审核报告

审核组形成书面报告,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。

报告需明确能源绩效的量化结果,如单位产品综合能耗、节能率等。

 

 

 

四、认证通过条件

体系建立及运行符合GB/T 23331-2020标准要求。

能源管理及绩效符合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,满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(如适用)。

能源管理水平有效提升,审核期间未受节能监察部门处罚。

无重大能源事故,且承诺发生事故后及时向认证机构报告。

 

 

 

五、证后监督与再认证

监督审核

认证机构每年制定监督审核方案,时间间隔不大于12个月。

重点检查能源管理体系运行、能源绩效、法规合规性等方面情况。

再认证

证书有效期为三年,到期前需进行再认证审核。

再认证流程与初次认证类似,需重新评估体系持续符合性。

信息管理

认证机构对证书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管理,当企业出现影响体系正常运行的问题时,将视情况对证书做出暂停或撤销决定。

企业需及时报告重大变化(如组织架构调整、生产工艺变更等),确保认证信息准确性。

 

 

 

六、行业特定要求

能源供给行业(如煤炭、电力、热力等)

关注能源传输、转换效率及新能源利用情况。

需提供能源供给示意图及能流图,证明能源管理有效性。

能源需求行业(如钢铁、化工、建材等)

重点审核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节能技术应用。

需提交产品能耗数据、工艺流程图及节能技术改造方案。

 

 

 

七、办理流程总结

前期准备:建立能源管理体系,运行至少6个月,准备相关文件和记录。

选择认证机构:选择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合法认证机构。

提交申请:提交申请书、营业执照、管理体系文件等资料。

审核阶段:完成第一阶段文件审核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。

整改与认证:根据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,通过后获得认证证书。

证后监督:定期接受监督审核,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。

通过以上步骤,企业可系统化地完成能源管理体系认证,提升能源管理效率,实现节能减排目标。

上一篇:云服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介绍行业应用案例
下一篇:ISO 22000食品安全认证企业的5大隐藏红利!